|
广和通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5-08-06
|
28.49
|
--
|
--
|
28.58
|
-1.00% |
|
29.49
|
3.51% |
-- |
详细
携手云深处科技,加速布局机器人领域,维持“买入”评级2025-08-06,公司宣布与云深处科技携手合作,为新一代四足机器人提供定制化定位模块RV-BOT,加速机器人行业商用。公司RV-BOT创新构建视觉、RTK、IMU等的多模态融合架构,通过时空同步校准与内置AI算法,在室外开放、半开放的复杂场景下取得突破,在定位精度、连续性、抗干扰性方面表现优异。此外,公司将于5月15日联合火山引擎共同主办AI玩具创新研讨会,加速AI玩具量产落地。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和AI解决方案提供商,随着机器人的加速商用落地,叠加AI浪潮下智能算力模组需求或将快速增长,公司有望持续受益。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45/7.78/8.6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0.7/28.5/25.8倍,维持“买入”评级。 RV-BOT生态开放,助力机器人在严苛环境中作业在生态方面,RV-BOT内置标准化二次开发接口API,支持客户快速接入,进行语义分割、目标检测等AI算法开发。细分下游来看,搭载RV-BOT的绝影X30在多个场景中表现优异,在电力巡检领域,代替人工在恶劣天气和环境进行高强度、重复性巡检任务,在全球多个变电站开展无人巡检;在应急救援领域,协助救援人员在灾后废墟和易塌建筑物、化学污染等环境下开展侦查工作;在教育科研,绝影X30也适用于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多样训练与开发。 积极拓展端侧AI、车联网、机器人等领域,有望勾勒成长新曲线公司持续布局端侧AI,于2019年成立智能模组产线,推出端侧智能算力模组,2024年成立AI研究院,全面布局端侧AI技术生态,发布自研FibocomAIStack技术平台。公司于2023年成立智能计算产线,以智能割草机器人为突破,于2024年6月推出全自动割草机器人解决方案,并于12月向客户交付首批订单。此外,公司积极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于2024年3月推出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并于当年向全球知名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交付样机。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外协代工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等
|
|
|
紫光股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8-06
|
24.45
|
--
|
--
|
26.10
|
6.75% |
|
26.10
|
6.75% |
|
详细
发力国内政企及海外市场,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报,2024年实现营收790.24亿元,同比+2.22%,实现归母净利润15.72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56亿元。2025Q1公司实现营收207.90亿元,同比+22.25%,实现归母净利润3.49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09亿元,同比增长19.30%。2024年子公司新华三实现营收550.74亿元,同比+6.04%,其中,国内政企业务和运营商业务分别实现营收442.39亿元和79.19亿元;国际业务实现营收29.16亿元,同比+32.44%。随着AI持续发展,AI服务器和高速交换机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公司ICT业务有望持续受益,考虑到国际供应链摩擦加剧,我们下调2025年和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5.67/29.58/35.80亿元(原30.89/36.8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8.0/24.3/20.1倍,维持“买入”评级。 推进多元算力供给,持续受益智算需求释放2024年,面向国内政企市场,公司参与山东、安徽、青海等省份的智算中心建设,联合国产CPU、GPU等生态合作伙伴,把握国产化机遇,成功落地多个国产万卡智算集群;面向互联网市场,已与多家互联网客户形成战略合作,广泛部署网络产品和服务器产品。发布51.2TS9827系列智算产品,支持高密400G/800G端口,最大可支撑数十万卡集群智算网络方案。2024年公司国内X86服务器市场份额为12.6%,位列第三,国内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为31.1%,排名第二。 持续完善海外市场布局,自有品牌出海加速公司持续加快海外市场布局,2024年国际业务中H3C品牌产品及服务自主渠道业务收入达到9.59亿元,同比+69.35%。2024年,公司完成韩国、智利、波兰、德国等5家子公司注册,并在沙特阿拉伯设立区域总部,已在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设立22个海外分支机构,全年面向海外市场发布147款新品,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完成总代签约活动落地,有望加速自有品牌出海,打开新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云计算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和产品研发风险、AI发展不及预期等
|
|
|
润泽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5-08-06
|
46.29
|
--
|
--
|
51.44
|
10.86% |
|
54.74
|
18.25% |
|
详细
公司IDC及AIDC资源优质,或持续受益于AIGC浪潮,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收43.65亿元,同比增长0.32%,AIDC业务持续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17.90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78亿元,同比增长4.07%。2025Q1公司实现营收11.98亿元,同比增长21.40%,实现归母净利润4.30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8亿元,我们认为主要受部分IDC投产爬坡上架影响,短期利润增长承压。AIGC发展持续带来高功率机柜和大规模集群需求,公司多个算力中心有望陆续交付上架,考虑到机房爬坡初期折旧成本增长致使利润承压,我们下调2025和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6.20/32.72/37.64亿元(原30.72/39.3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0.4/24.4/21.2倍,公司是行业内液冷AIDC领军者,资源卡位核心地段,维持“买入”评级。 AIDC即将陆续交付投运,机柜规模持续增长分业务来看,2024年公司IDC业务实现营收29.14亿元,AIDC业务实现营收14.51亿元,同比+21.03%。2023-2024年,公司加速扩容,一共新增交付6栋算力中心,合计约240MW,2025年明确交付将有5栋算力中心,合计约420MW。其中,廊坊B1200MWAIDC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2025年投运,该栋AIDC属于稀缺产品,议价能力较强,已与部分客户初步接洽,平湖B1100MWAIDC近期即将交付,2025年底趋向成熟,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增量。 持续优化节点布局,并适时并购扩张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在京津冀·廊坊、长三角·平湖、大湾区·佛山和惠州等全国6大区域建成7个AIDC智算基础设施集群,全国总规划61栋智算中心、约32万架机柜,已交付14栋算力中心,投产机柜数量约8.2万架,成熟算力中心上架率超90%,处行业领先水平。公司计划未来两年将涉足外延式发展,横向并购,重点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等需求旺盛区域,持续强化市场竞争力。 风险提示:AI及云计算发展不及预期、机柜上架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中兴通讯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5-08-06
|
31.34
|
--
|
--
|
33.60
|
7.21% |
|
34.85
|
11.20% |
|
详细
发布智算超节点服务器, 加速构建万卡算力集群, 维持“买入”评级2025年 4月 28日,公司开展 2025中兴通讯中国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发布多款新品。 发布智算超节点服务器,单机柜可搭载 64个 GPU,内置 16个计算节点,8个交换节点,采用正交互联架构,降低互联成本, GPU 间通信带宽达到400GB/S-1.6TB/S,时延达到百纳秒级,液冷占比达到 80%,机内 Scae up 可扩展至 2048张算力卡,机间支持 Scae out 拓展至万卡规模; 发布 100%自主创新智算交换机,助力提升算卡利用率。 公司持续发力第二曲线业务,运营商市场持续提升海外市占率, 受国内运营商投资影响, 我们下调 2025和 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 2027年盈利预测, 预计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 86.31/90.16/97.74亿元(原 99.19/112.6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6.7/16.0/14.8倍, 伴随 5G-A 商用落地以及算力持续建设,我们看好第二曲线业务长期发展, 维持“买入”评级。 加速转向“连接+算力”, 发力第二曲线业务2025年正式进入到公司十年计划中的最后阶段:超越期的第二阶段,公司近年来大力拓展第二曲线业务(智算、 AI 终端等业务), 2025Q1公司第二曲线业务营收占比超 35%, 政企业务营收同比倍增,占营收超 20%, 推动公司营收重回增长轨道。在算力领域持续开拓互联网、运营商和行业公司, 随着 Deepseek 带来智算需求释放, 2024年实现通算、智算、信创服务器在互联网头部客户、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规模经营收入翻番, 2025Q1公司服务器及存储营收快速增长, 智算服务器订货占比超 60%。 围绕 AI 做出四项改变, 两个管道升级公司提出四项改变、两个管道升级等战略举措。 四项改变,一是在 AI 带来的基础设施扩容方面, 二是在 AI in A 推进网络全面智能化方面,三是在 AI 重构终端生态方面,四是在 AI 赋能产业方面; 两个管道升级,即前瞻探索布局传输和数通市场,推动产品规模部署,提升市场份额。 风险提示: 网络建设不及预期、 政企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
|
|
盛科通信
|
计算机行业
|
2025-08-06
|
62.80
|
--
|
--
|
68.58
|
9.20% |
|
69.78
|
11.11% |
|
详细
加大高端芯片投入, 丰富中低端产品系列, 维持“买入”评级2025年 4月 28日, 盛科通信发布 2024年年报及 2025年一季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 10.82亿元,同比+4.28%, 12.8Tbps 及 25.6Tbps 高端旗舰芯片已在 2024年实现小批量交付,实现归母净利润-0.68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8亿元。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 2.23亿元,同比-12.30%,实现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7亿元。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以太网交换芯片设计厂商,具备多核心、高交换容量、高端口速率架构设计能力,有望核心受益于 AI 带来的高速互联网络需求, 受下游客户突破节奏影响, 我们下调 2025-2026年营收预测, 新增 2027年营收预测, 预计 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3.69/18.86/23.90亿元(原 15.36/20.88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 PS 为 18.8/13.7/10.8倍, 伴随网络产品国产化进程加速,公司交换芯片业务有望长期受益, 维持“买入”评级。 细分业务毛利率全面提升,计划持续发力高端产品,提升最大交换容量分业务来看, 2024年以太网芯片业务实现营收 8.35亿元,同比+5.54%, 业务毛利率达 32.22%,同比+3.45pct,公司计划在高端产品方面继续提升产品最大交换容量, 进一步追赶行业领先企业; 以太网交换芯片模组业务实现营收 1.26亿元,同比-16.14%, 主要受客户需求影响,部分模组暂未出售, 业务毛利率达 68.48%,同比+5.52pct; 以太网交换机业务实现营收 1.03亿元,同比+14.27%,业务毛利率达 60.55%,同比+5.38pct, 公司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已在分流、安全、云计算和SDN 领域建立了应用样板,实现了现网应用;新增授权许可收入 0.09亿元。 维持高强度研发投入, 发力三大方向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 4.28亿元,同比+36.40%, 在三大方向持续发力: (1)以引领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互联为目标,明确高端产品投入决心, 强化竞争力; (2)加快推进已量产产品的裂变迭代,提升产品丰富度并优化产品性能; (3) 系列化布局接入级产品,优先构筑底层平台化能力体系,夯实接入级产品竞争力。 风险提示: 网络建设不及预期、 交换芯片放量不及预期、 上游供应链风险等。
|
|
|
亨通光电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5-08-06
|
15.16
|
--
|
--
|
15.93
|
5.08% |
|
16.16
|
6.60% |
|
详细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看好公司长期成长2025年 4月 24日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及 2025年一季度财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 599.84亿元,同比增加 25.96%,实现归母净利润 27.69亿元,同比增长28.57%,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 132.68亿元,同比增长 12.58%,环比减少 24.55%,实现归母净利润 5.57亿元,同比增长 8.52%,环比增长 22.6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46亿元,同比增长 32.67%,环比增长 48.05%。 根据公司公告, 公司特高压及电网智能化、工业与新能源智能、海洋能源与通信等相关业务保持了稳步增长, 短期来看,海风行业建设逐步趋稳,业绩释放或有所放缓, 我们下调原2025年、 2026年盈利预测 33.31、 39.63亿元,并新增 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96、 32.32、 33.9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为 12.2/11.6/11.1倍, 长期来看,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多板块与全球化产业布局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发展, 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中标国内外海洋能源项目, 在手订单充沛公司持续中标海内外新项目, 公司持续中标国内外海上风电和海洋油气等海洋能源项目,包括中东海缆项目、蓬勃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项目、广西涠洲岛跨海联网项目、温州洞头常青项目、国华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玉环 2号海上风电项目、金山海上风电场项目、马来项目、涠洲油田开发项目,中标总金额为 11.33亿元,截至 2024年 4月 24日, 公司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 180亿元,在手订单充沛。 公司积极促进通信网络业务转型升级, 布局海外产能发展AI 时代,公司致力于光模块及光互联综合解决方案的开发与制造,并积极推动海外光通信产业基地的产能提升,完善海外本地化布局, 截至 2024年 4月 24日, 公司海洋通信业务相关在手订单金额约 80亿元; PEACE 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在手订单超 3亿美元。 风险提示: 海洋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业政策与市场风险、海外投资与经营风险。
|
|
|
中天科技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5-08-06
|
13.80
|
--
|
--
|
14.25
|
3.26% |
|
14.98
|
8.55% |
|
详细
业绩短期承压, 通信能源市场前景广阔2025年 4月 24日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及 2025年一季度财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 480.55亿元,同比增加 6.63%,实现归母净利润 28.38亿元,同比减少 8.94%,2025Q1公司实现营收 97.56亿元,同比增长 18.37%,环比减少 28.99%,实现归母净利润 6.28亿元,同比减少 1.33%,环比增长 19.06%。 2025年 Q1,公司销售毛利率达 14.60%,同比减少 3.43pct,销售净利率为 6.40%,同比减少 1.28pct。 从费用率上来看, 2025年 Q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2.98%,同比降低 0.26pct,管理费用率为 5.84%,同比降低 1.08pct。 我们认为,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持续深耕“通信+能源”两大领域, 在多板块具备领先地位, 短期来看,受板块建设及竞争影响,业绩有所承压, 因此我们下调原 2025年、 2026年盈利预测 43.02、 49.66亿元,并新增 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02、 33. 11、 35.2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5.3/14.3/13.5倍, 长期来看,公司有望深度受益于新能源行业长期成长及 AI 时代光通信板块的复苏, 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深度布局能源产业, 在手订单充沛能源网络领域,公司深耕绿色能源,风光储协同发展。 2024年,中天科技海缆相继中标缆中标了江苏国信大丰海上风电项目、国华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华能浙江分公司瑞安 1号海上风电项目等,并成功交付多个国内外先进项目。 截至 2025年 4月 23日,公司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约 312亿元,其中海洋系列约 134亿元,电网建设约 140亿元,新能源约 38亿元。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 积极发展通信网络业务2024年, 公司研发费用达 19.44亿元,同比增长 2.42%,研发费用率达 4.04%。 2025年 Q1, 公司研发费用达 4.04亿元,研发费用率达 4.14%。 通信网络领域,公司围绕液冷、高速光模块、高效能源模块以及绿色节能等技术,打造绿色算力服务系统解决方案;立足绿色天线、一体化能源机柜技术以及直流叠光技术,打造绿色基站融合技术能力;聚焦高铁 5G 漏缆扩频技术、算力网络高速铜缆技术、室分移频 MIMO 以及特种场景天线技术,打造广义室分绿色解决方案能力; 基于特种预制棒、光纤、光缆及数智化预连接 ODN 等技术,打造全域光网智联技术能力;专注石英套管、线缆材料及高纯四氯化硅等产品。 风险提示: 海洋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海洋板块分拆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风险
|
|
|
新易盛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8-06
|
64.69
|
--
|
--
|
125.55
|
38.07% |
|
191.00
|
195.25% |
|
详细
业绩表现亮眼,维持“买入”评级2025-08-06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财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6.47亿元,同比增加179.15%,实现归母净利润28.38亿元,同比增长312.26%,2025Q1公司实现营收40.52亿元,同比增长264.13%,环比增长15.24%,实现归母净利润15.73亿元,同比增长384.54%,环比增长31.95%。,受益于数据中心的发展,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公司作为光模块行业领军企业,高速率产品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业绩有望得到进一步增长,因此我们上调原2025年、2026年盈利预测40.56、57.56亿元,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49、70.61、80.8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0.7/9.2/8.0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积极围绕主业垂直整合,毛利率持续改善从盈利能力来看,2024年整体销售毛利率为44.72%,同比提升13.73pct;销售净利率为32.82%,同比提升10.60pct。2025Q1公司销售毛利率达48.66%,同比提升6.65pct,销售净利率达38.81%,同比提升9.64pct。公司持续提升高速率光模块市场占有率,加速硅光、相干光模块、800G/1.6T光模块等行业前沿领域研究及商用,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工作持续取得进展,目前已与全球主流互联网厂商及通信设备商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深度布局前沿技术2025Q1,公司研发投入为1.18亿元,同比增长121.63%,研发费用率达2.91%。公司高速率光模块、硅光模块、相干光模块、800GLPO光模块等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项目取得多项突破和进展,公司已成功推出基于VCSEL/EML、硅光及薄膜铌酸锂方案的400G、800G、1.6T系列高速光模块产品,和400G和800GZR/ZR+相干光模块产品、以及基于100G/lane和200G/lane的400G/800GLPO光模块产品。我们认为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深度布局前沿技术,业绩能力强,建议持续关注板块回暖机遇。 风险提示:光模块发展不及预期、供应链稳定性风险、存在贸易壁垒的风险、新产品拓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
|
|
英维克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5-08-06
|
23.99
|
--
|
--
|
27.20
|
13.38% |
|
35.20
|
46.73% |
|
详细
业绩持续增长, 深度受益于 AIDC 建设浪潮,维持“买入”评级2025年 4月 21日, 英维克发布 2024年年报及 2025年一季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 45.89亿元, 同比+30.04%, 主要是机房及机柜温控节能产品收入增加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 4.53亿元, 同比+31.5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30亿元, 同比+35.87%。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 9.33亿元, 同比+25.07%,实现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42亿元。 伴随 AI 模型和 AI 应用的加速迭代落地,国内外数据中心需求快速增长, 国内外高功率算力芯片逐渐放量, 公司或将持续受益于数据中心建设, 考虑到国际贸易摩擦影响芯片放量, 我们下调2025、 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 2027年盈利预测, 预计其 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6.51/9.01/11.20亿元(原7.48/9.73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39.4/28.5/22.9倍, 考虑其储能及数据中心液冷温控龙头地位, 维持“买入”评级。l 加速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出海,储能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综合毛利率变动较大,主要是会计政策变更, 将售后服务费用转入产品成本导致毛利率下降约 2.36%,以及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产品销售结构变化所致。 分业务来看, 2024年,公司机房温控业务实现营收 24.41亿元,同比增长48.83%, 数据中心机房及算力设备液冷相关营收实现约 3亿元, 截至 2025年 3月公司在液冷链条的累计交付已达 1.2GW, 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温控节能系统、 模块化数据中心系统及集成总包服务;机柜温控业务实现营收 17.15亿元,同比增长 17.03%,其中储能相关营收实现近 15亿元,同比增长 22%。l 加速产能扩充,加大研发投入,筑牢技术护城河公司重视研发投入,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 3.5亿元,同比增长 32.98%, 2025Q1研发费用达 0.93亿元,同比增长 43.20%,截至 2024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净增长 36.51%。公司加快推进华南总部基地二期和郑州基地二期建设, 同步完善海外服务与供应链平台,并保持产品迭代, 2024年推出 XFlex 5.0无水运行式间接蒸发冷产品,液冷 UQD 列入英伟达 MGX 生态合作伙伴,加速拓展海外市场。l 风险提示: 储能温控行业竞争加剧; 数据中心及服务器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
|
|
天孚通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8-06
|
48.30
|
--
|
--
|
80.19
|
17.94% |
|
97.30
|
101.45% |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受益于AI发展需求,维持“买入”评级2025-08-06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2.52亿元,同比增加67.74%,实现归母净利润13.44亿元,同比增长84.07%,2024Q4公司实现营收8.57亿元,同比增长17.00%,环比增长2.18%,实现归母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26.23%,环比增长13.91%。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达57.22%,同比提升2.91pct,销售净利率为41.30%,同比提升3.65pct。从费用率上来看,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0.71%,同比降低0.23pct,管理费用率为4.06%,同比降低0.43pct。整体来看,人工智能行业加速发展,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带动了高速光器件产品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进而带动公司有源和无源产品线营收增长;同时受利息收入、汇兑收益影响,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下降,给净利润带来了正向影响,因此我们上调原2025年、2026年盈利预测21.78、27.24亿元,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65、33.55、43.1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4.9/11.0/8.5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多领域积极布局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2.32亿元,同比增长62.11%,研发费用率达7.14%,公司始终聚焦高速率、高集成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等关键方向,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光器件解决方案的创新升级,积极布局硅光、CPO等前沿领域核心技术,开发全球优质客户,以应对未来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和AI算力网络的需求。 国内国外双线增长,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2024年,公司国内营收7.78亿元,同比增长124.79%,海外营收24.73亿元,同比增长55.33%,公司目前已形成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形成双总部、双生产基地、多地研发中心的产业布局:在苏州和新加坡分别设立国内外总部;在日本、深圳、苏州设立研发中心;在江西和泰国建立量产基地,我们认为随着全球AI算力进一步发展,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公司在光器件领域综合竞争优势凸出,积极布局前沿领域,我们看好公司在高速光通信时代成长机遇。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争端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新领域产品拓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
|
|
宝信软件
|
计算机行业
|
2025-08-06
|
27.80
|
--
|
--
|
29.39
|
5.72% |
|
38.29
|
37.73% |
|
详细
宝武强调积极推广PLC国产化,确保产品自主可控,维持“买入”评级宝信软件于2025-08-06发布了全栈自主可控PLCT3、T4系列产品,实现了从操作系统,到运行时软件,再到编程环境全栈自主可控,T4多项性能几倍领先于德国主流大型PLC。根据中国宝武近期官方微信公众号新闻,再次强调宝信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克一批“卡脖子”产品替代进口,规划大型PLC研发、工业机器人、智能AI等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鼓励全员参与到PLC国产化推广工作中,进一步扩大产品应用范围,提高钢铁行业工序替代能力。考虑到公司软件项目订单完工确认节奏,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至28.7/34.6/44.5亿元(原30.7/40.1/52.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8.8/23.9/18.6倍,考虑到公司自主可控业务有望提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加快机器人全球布局,在大负载高性能驱动系统方面取得突破2025-08-06,宝信图灵机器人亮相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图灵机器人研发的“人工智能双臂机器人系统”成为亮点之一。宝信软件目前已从机器人系统集成延伸至机器人本体的自主研发制造,图灵依托1978年成立的意大利子公司R.R.Robotica的超40年机器人研发经验,与图灵研发中心协同推动中意联合研发,加速(超)重载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进程,在大负载高性能驱动系统方面取得突破。宝信图灵在意大利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积极加快全球市场布局,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机械加工、冶金技术和汽车行业等前沿应用。 与东海蓝帆签订合作协议,树立石化工业软件国产替代标杆案例宝信软件近日与宁波东海蓝帆科技有限公司(中石化下属信息化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宝信软件产品正式进入中石化核心应用场景。宝信授予东海蓝帆关于宝联登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相关组件含iHyperDB实时数据库等在中石化的授权代理资格,双方将共同推动宝信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装备含机器人等在石化行业的应用推广和销售。东海蓝帆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中石化旗下镇海炼化基地是中国最大的炼化基地,在2024年镇海炼化国产化项目中,东海蓝帆选用了宝信的iHyperDB实时数据库产品,目前项目一期已经上线,系统运行稳定。 风险提示:大型PLC控制系统推广应用低于预期、自主可控推进低于预期。
|
|
|
盛科通信
|
计算机行业
|
2025-08-06
|
66.13
|
--
|
--
|
82.66
|
25.00% |
|
97.68
|
47.71% |
|
详细
中国移动助力高规格交换芯片研发,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化替代浪潮中国移动开启企业联合实验室智算网络GSE交换芯片合作伙伴招募,拟联合企业研发适用于智算、通算、超算等场景的芯片产品,助力提升国内芯片核心技术掌控力。中国移动计划在GSE交换芯片方向投入上亿资金,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一款高规格的(51.2T以上)芯片产品。我们认为盛科通信作为国内领先的以太网交换芯片设计厂商,具备多核心、高交换容量、高端口速率架构设计能力,有望核心受益。考虑到公司高端产品2024年仅为小批量交付,营收增长短期承压,我们下调2024-2026年营收预测,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62/15.36/20.88亿元(原13.62/17.37/22.05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PS为23.3/17.7/13.0倍,伴随网络产品国产化进程加快,公司交换芯片业务有望长期受益,维持“买入”评级。 2024Q2中国交换机市场环比改善,非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或有复苏迹象据IDC数据,2024Q2全球以太网交换机中数据中心市场收入同比增长7.6%,环比增长15.8%,其中200/400GbE交换机市场总收入同比增长104.3%,环比增长35.7%,数据中心对高速以太网交换机需求旺盛。分区域来看,2024Q2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8.7%,环比增长49.9%。2024Q2全球非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环比增长15.0%,伴随全球经济回暖,或有复苏迹象。 公司维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发力三大方向公司在三大方向持续发力:(1)持续拓展超大数据中心高端芯片产品;(2)持续丰富已量产产品系列,加速迭代升级,把握国产化浪潮;(3)布局接入级产品,构筑底层平台化能力,夯实产业护城河。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多核心架构产品延展性良好,最大端口速率达到800G、交换容量为12.8T/25.6T产品已向客户送样测试,导入测试取得良好进展,预计2024年实现小批量交付。 风险提示:网络建设不及预期、交换芯片放量不及预期、上游供应链风险等。
|
|
|
紫光股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8-06
|
25.70
|
--
|
--
|
31.03
|
20.74% |
|
31.03
|
20.74% |
|
详细
Q3业绩稳健增长,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 2024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588.39亿元,同比增长 6.56%,实现归母净利润 15.82亿元,同比增长 2.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3.88亿元,同比增长 6.91%。 2024Q3公司实现营收 208.89亿元,同比增长 8.97%,实现归母净利润 5.81亿元,同比增长 12.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95亿元,同比增长 9.00%。 子公司新华三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402.66亿元,同比增长 7.18%, 其中,国内政企业务收入 316.83亿元、运营商业务收入 66.93亿元。 随着 AIGC 持续发展, AI 服务器和高速交换机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公司 ICT 基础设施及服务业务有望受益,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23.18/30.89/36.8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32.4/24.3/20.4倍, 维持“买入”评级。 加速推进 AI for Al战略, 持续受益于国内智算需求释放公司发布“ALL for AI”战略,积极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和 AI 模型,有望持续受益于国内智算需求释放。公司在 8月份新发布灵犀医学脑血管病专病大模型、灵犀企业大模型, 在下游教育、交通等垂直行业持续推进 AI 场景解决方案,在多个国家算力枢纽实现智算中心规模化落地,携手运营商共建智算中心,在政企和运营商市场持续发力。 新华三 30%股权顺利交割, 海外市场加速布局,加大自有品牌出海公司收购子公司新华三 30%股权已在 9月初顺利完成交割,持股比例增至 81%,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巩固市场优势地位。 2024前三季度,新华三实现国际业务收入 18.90亿元,公司 H3C 海外自主渠道业务营业收入达到 6.85亿元,同比增长 69.26%。 在第三季度,公司完成韩国、乌兹别克斯坦、智利、波兰等四家子公司注册,海外代表处增加至 19个,在全球范围内已建立45个海外备件中心,覆盖国家和地区增加至 181个,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持有新华三股权的进一步提升,有望加速自有品牌出海,打开新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 云计算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和产品研发风险、 AI 发展不及预期等
|
|
|
润泽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5-08-06
|
32.60
|
--
|
--
|
36.66
|
12.45% |
|
61.88
|
89.82% |
|
详细
Q3业绩持续增长,AIDC业务加速拓展,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4.10亿元,同比增长139.11%,主要是AIDC相关业务快速拓展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15.14亿元,同比增长35.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94亿元,同比增长33.65%。 2024Q3公司实现营收28.35亿元,同比增长184.03%,实现归母净利润5.47亿元,同比增长30.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增长29.94%。随着多个智算中心陆续交付上架,行业对高性能服务器需求有望持续释放,公司IDC以及AIDC业务有望充分受益于AIGC发展,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2.06/30.72/39.3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5.4/18.3/14.3倍,维持“买入”评级。液冷数据中心设计领先,AIDC业务需求旺盛2024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05亿元,同比增长69.81%,研发费用率达到1.64%,公司在智算领域持续投入,维持“液冷领先”以及“AIDC领先”,在2023年交付行业首例整栋纯液冷智算中心,拥有丰富液冷智算中心设计、研发、建设和运维经验,公司单栋200MW智算中心可聚集13万算力卡以上,充分满足万亿大模型的大型算力集群组网需求,为AI头部客户提供智算服务。 成熟数据中心上架率较高,持续拓展机柜规模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在京津冀·廊坊、长三角·平湖、大湾区·佛山和惠州、成渝经济圈·重庆、甘肃·兰州和海南·儋州等全国6大区域建成了7个AIDC智算基础设施集群,全国合计规划61栋智算中心、约32万架机柜,投产机柜数量约7.6万架,成熟的算力中心上架率超90%,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在京津冀廊坊B区、长三角平湖B区均规划了3栋新一代智算中心,包括2栋200MW智算中心和1栋100MW智算中心,目前均在快速建设当中,有望满足行业高电、大集群租赁需求。 风险提示:AI及云计算发展不及预期、机柜上架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中天科技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5-08-06
|
15.68
|
--
|
--
|
17.78
|
13.39% |
|
17.78
|
13.39% |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通信能源市场前景广阔2025-08-06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2024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43.16亿元,同比增长4.78%,实现归母净利润23.11亿元,同比减少13.12%,2024Q3公司实现营收129.00亿元,同比增长2.32%,环比减少2.08%,实现归母净利润8.51亿元,同比增长20.67%,环比增长3.33%,我们认为,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持续深耕“通信+能源”两大领域,在多板块具备领先地位,有望深度受益于新能源行业长期成长,以及AI高速发展带来的光通信行业持续复苏。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20、43.02、49.6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4.6/12.3/10.6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深度布局能源产业,在手订单充沛能源网络领域,公司不断拓展风光储氢产品种类,产业链布局完善。2024年上半年,中天科技海缆相继中标中东电力总承包项目、中东和亚洲中压油气大长度供货项目、多个欧洲地区高压和中压电力互联项目等,新增中标相比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截至2025-08-06,公司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约282亿元,其中海洋系列约123亿元,电网建设约131亿元,新能源约28亿元。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通信行业地位领先2024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14.46亿元,同比增长8.79%,研发费用率达4.21%。通信网络领域,公司积极拓展海洋通信、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矿井通信等领域业务,提升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创新基础平台,服务AI、5G、“东数西算”、“信号升格”建设,打造四大解决方案。主要围绕特种预制棒、光纤、光缆、ODN、高速率光模块技术,打造智能承载网解决方案;基于特种漏缆、绿色天线、光电混合缆等技术,打造先进无线通信解决方案;聚焦数据中心、智慧能源、5G物联网技术,打造绿色物理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专注石英套管、线缆材料及高纯四氯化硅等产品。 风险提示:海洋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海洋板块分拆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