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电子
|
计算机行业
|
2025-08-05
|
10.37
|
--
|
--
|
10.52
|
1.45% |
-- |
10.52
|
1.45% |
-- |
详细
公司深耕电力自动化40余年, 连续17年业绩正增长。 公司成立于1994年, 主营业务包括智能配用电业务、 调度及云化业务、 输变电自动化业务、 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 新能源及储能业务、 综合能源及虚拟电厂、 租赁等。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84亿元, 同比增长26.34%, 截至2024年公司已实现连续17年盈利正增长, 业绩表现稳健。 其中, 智能配用电业务和调度及云化业务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分别占比57.31%、 17.10%。 2024年, 公司海外业务实现收入4.13亿元, 占公司总收入的5.48%, 同比增长10.62%, 国际业务涵盖东南亚、 中东、 欧美、 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智能配用电: 电网投资重心向配电倾斜, 公司市场份额领先 两网投资规模不断增加, 电网投资重心向配电网方向倾斜。 在特高压投资高涨及配电网持续投入的双重驱动下, 2024年, 我国电网投资额突破6000亿元; 2025年, 中电联预计我国电网总投资将再创新高, 预计突破8000亿元。 传统配电网单向“ 无源” 的网络形态和单一主体的供电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及未来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网的需求, 带来配电网扩容及改造需求, 国家电网预计十四五期间配电网投资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60%以上。 公司配用电设备市场份额领先。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配电自动化领域的厂商之一, 公司能提供从配电云主站、 中低压一二次融合设备、 高能效智能变压器, 到储能、 柔直等全系列的产品和服务。 配电方面, 公司在配电终端和故障指示器电网集招连续三年中标金额位列前茅, 并保持持续增长。 2024年, 公司在国网配电终端(DTU、 FTU、 TTU) 招标中位列第三, 中标份额占比为5.79%, 仅次于国电南瑞的8.78%和许继电气的6.65%。 用电方面, 东方威思顿作为东方电子子公司, 生产的智能电表在国网集招中连续九年位列单主体投标厂家的市场前列。 2024年威思顿在国网集招实现全年中标额7.75亿, 在南网框架招标中实现中标金额超5亿元。 调度及云化: 电网调度转型升级, 公司调度产品持续迭代 十五五时期, 电网调度转型升级需求迫切。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电力系统复杂性的提升, 传统电网调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需求, 电网调度体系的升级迫在眉睫, 需重视新能源接入后电压波动剧烈、 运行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以及储能、 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参与市场后符合预测准确度等问题。 公司调度产品持续迭代, 国网数字化招标份额领先, 南网市场地位巩固。 公司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具备千万级以上数据实时监控和数智融合的能力, 支持网、 省、 地调度及配网系统建设, 应用于南方电网首套云化SCADA验证系统、 首套云端电网运行系统、 首套云化配网备调、 地级边缘集群示范工程。 2025年国网数字化项目第1批设备中标公示中, 公司总中标金额1.14亿元, 金额占比7.85%, 排名第三, 仅次于国电南瑞和国网信通, 调度类硬件中标排名第一。 此外, 2024年, 公司连续中标了贵安、 安顺两个地调项目, 中标广东软件框架项目金额5100万元, 巩固了在南网电力调度领域市场地位, 并实现软件项目单次中标过亿元。 投资建议: 公司拥有发输配变用各环节自动化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深耕行业40余年, 具备良好的客户基础和产品优势, 有望受益于海内外需求增长。 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4/11.13/13.15亿元, 同比增速24.85%/30.38%/18.13%, 对应2025-08-05股价, 2025-2027年PE为16.5/12.6/10.7倍。 我们选取国电南瑞、 四方股份和国网信通作为可比公司, 可比公司2025-2027年平均PE为19.9/17.2/15.1倍, 公司估值低于行业平均估值。 维持“ 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电网投资及招标不及预期的风险; 境外渠道建设不及预期风险; 出口政策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海外需求不及预期; 确认收入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朗新集团
|
计算机行业
|
2025-08-05
|
13.95
|
--
|
--
|
19.58
|
38.37% |
|
26.07
|
86.88%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79亿元,同比-5.25%;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50亿元,同比-141.44%。 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同比-0.1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03亿元,同比+117.53%。 观点:能源数智化:营销2.0之后,拓展采集负控、新能源管理等产品线。2024年,能源数智化业务实现收入21.47亿元,同比减少7.51%,主要系数字城市、工业互联网等业务剥离。2025年Q1,公司核心业务能源数智化稳健增长,在AI、采集负控、新能源管理、电力市场化等业务领域全面开展业务部署并取得积极进展,预计收入和利润主要体现在下半年。 能源互联网:能源平台价值逐步凸显,高质量增长可期。1)生活缴费,2024年公司的生活缴费平台服务的水电燃热等表计用户突破5亿户,平台日活用户近2000万。2)聚合充电,2024年公司年度充电量达到52亿度,高价值私家车用户充电量占比超过50%,公司上线“新电兔”AI充电助手,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找桩充电-支付”全流程智能服务,有望筑高聚合平台壁垒,后续降低营销费用。3)虚拟电厂,2024年公司接入分布式光伏25GW,2025年Q1新增超10GW,并基于AI策略围绕充电场站、产业园区等场景打造智能微电网。 电力交易市场广阔,公司在用户触达、AI技术、牌照资质等方面走在前列。2024年公司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等多省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基于AI预测模型年度整体交易电量超过19亿度,2025年Q1交易规模超过7亿度。公司已触达中小工商业用户、充电场站、产业园区等用户负荷资源和超过35GW分布式能源,并已在25个省份取得售电资质牌照,具备天然的电力交易基础。随着6月1日后新能源项目全面入市以及后续中小工商业用户逐步入市,公司电力交易业务发展有望与电力市场建设趋势共振。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是电力能源领域领先的科技企业,聚焦能源数智化、能源互联网双轮发展战略,电力市场化改革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有望为公司带来高速发展的新机遇。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2/6.68/7.4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8.0/21.9/19.6倍。我们选取国网信通、东软集团、国能日新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5-2027年PE均值为35.0/27.4/22.3倍,公司估值水平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电力市场建设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进步不及预期;用户转化不及预期。
|
|
|
博迁新材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5-08-05
|
39.88
|
--
|
--
|
45.54
|
14.19% |
|
45.54
|
14.19% |
|
详细
高端MLCC镍粉放量,高毛利产品占比有望提升。AI应用终端高功能化发展以及产业链软硬件升级迭代驱动消费电子行业步入新一轮成长周期,进而推动高阶MLCC用小粒径镍粉用量增加。 公司高端电子浆料用新型小粒径镍粉相关产品已成功导入海外主要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并形成批量销售。截至2024年H1,公司对三星电机的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恢复到51.24%,随着产品结构的改善,公司毛利率水平有望实现提升。 光伏无银化加速推进,有望打开成长空间。当前银价达到7500元/kg以上,按照10mg/W耗量计算,贵金属成本达到7-8分/W,占光伏电池非硅成本的比重较高,无银化技术对光伏行业降本至关重要。铜是导电性仅次于银的金属,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陆续推出多款导电性能良好且含银量低的HJT银包铜粉新品,不断扩充银包覆金属粉体系列产品线。 布局固态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公司依托技术及研发优势,充分把握新能源领域的新兴需求,协同客户进行硅基材料的新品开发工作,并配合下游客户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性能等关键指标上进行优化探索。目前公司研发的纳米级硅粉及硅合金粉体已送下游客户试样评价。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是全球MLCC用镍粉龙头,AI需求带动高端MLCC镍粉放量,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光伏领域无银化加速推进,有望打开盈利空间。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6/2.76/3.3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127.4/39.7/33.0倍。我们选取帝科股份、聚和材料、有研粉材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4-2026年PE均值为20.4/17.9/10.0倍,公司是镍粉龙头且具备新业务成长逻辑,我们认为其未来几年具备估值溢价的可能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下游需求变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确认收入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聚和材料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8-05
|
48.73
|
--
|
--
|
47.88
|
-1.74% |
|
47.88
|
-1.74% |
|
详细
事件: 2月 24日, 公司发布 2024年度业绩快报。 2024年, 公司实现营收 125.14亿元, 同比+21.61%; 归母净利润4.19亿元, 同比-5.24%。 观点: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同比-5.24%,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0.24%。 公司下游光伏电池环节竞争加剧, 光伏行业进入洗牌阶段, 部分客户回款不及预期, 公司综合判断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审慎计提相关坏账损失, 影响部分利润。 全球光伏银浆龙头, 新建银粉产能 3000吨。 公司主要产品为光伏导电银浆, 2023年公司的光伏导电银浆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 34.40%, 排名全行业第一位。 此外公司持续向上游布局, 新设的募投项目预计投资 12亿在常州建设“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项目” , 该项目完成后将具备年产 3000吨电子级银粉的能力。 光伏无银化加速推进, 铜浆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凭借长期积累的材料和配方设计能力, 紧跟电池技术趋势, 实现 HJT 银包铜浆料产品的体电阻、 银含量大幅降低, 30%以下银含低成本浆料实现量产, 浆料长期可靠性也获得显著提升。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公司是全球光伏银浆龙头, 紧跟光伏行业新技术更迭对银浆材料降本增效的要求。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19/6.75/7.97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2024-2026年 PE 分别为 29.3/18.2/15.4倍。 我们选取帝科股份、 博迁新材、福莱特、 福斯特作为可比公司, 可比公司 2024-2026年 PE 均值为40.8/25.2/19.3倍, 公司当前估值合理。 首次覆盖, 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下游需求变动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 技术进步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确认收入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信博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8-05
|
81.36
|
--
|
--
|
93.02
|
14.33% |
|
93.02
|
14.33% |
|
详细
事件: 10月 29日, 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收 59.82亿元, 同比+76.30%; 归母净利润 4.27亿元, 同比+171.48%; 其中, 2024Q3单季营收 26.06亿元, 同比+77.05%; 归母净利润2.03亿元, 同比+238.17%。 观点: 收入结构优化, 盈利能力提升。 2024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毛利率 19.37%, 同比+2.84pct; 实现净利率 7.24%, 同比+2.65pct。 2024年 Q3实现营收 26.06亿元, 同比+77.05%; 归母净利润 2.03亿元, 同比+238.17%。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系高盈利跟踪支架出货占比持续提升。 合同负债创新高, 在手订单充足。 截至 2024年 Q3, 公司合同负债规模达到 8.56亿元, 较去年同期+35%; 公司在手订单合计约人民币 59.9亿元, 其中跟踪支架约 52.1亿元, 固定支架约 7.52亿元, 其他业务约 0.28亿元。 合同负债、 在手订单持续高增, 我们认为主要受益于需求提升、 订单增加, 有望支撑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全球化业务布局, 新兴市场发展迅猛。 公司早期在印度、 中东、中亚、 拉美等蓝海市场布局, 响应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 倡议,逐步完善全球化营销服务网络, 公司在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本土化供应助力公司抢占中东、 印度市场份额, 竞争优势逐步突出。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是跟踪支架龙头企业, 全球化竞争优势突出。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88/8.55/10.66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2024-2026年 PE 分别为 23.6/19.0/15.2倍。 我们选取相同业务的清源股份和同样受益于亚非拉市场的德业股份、 上能电气作为可比公司, 可比公司 2024-2026年 PE 均值分别为 22.7/16.8/13.2倍, 公司是光伏支架细分赛道龙头, 当前估值高于可比公司。 首次覆盖, 给予“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贸易摩擦风险; 境外渠道建设不及预期风险; 价格波动风险; 确认收入节奏 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伟创电气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8-05
|
32.93
|
--
|
--
|
38.51
|
16.95% |
|
58.99
|
79.14% |
|
详细
事件:10月30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57亿元,同比+22.37%;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34.09%;其中,2024Q3单季营收3.86亿元,同比+20.25%;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51.88%。 观点:海外业务需求向好,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毛利率42.63%,同比+5.5pct,环比+3.6pct;实现净利率18.67%,同比+3.3pct,环比+0.94pct。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系海外业务需求较好,且海外业务毛利率高于国内业务17.42pct。 各品类产品销售势头较好,保持较强的增长动力。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57亿元,同比+22.37%;2024Q3单季营收3.86亿元,同比+20.25%。分产品来看,变频器-通用产品收入3.0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13%;变频器-行业专机产品收入4.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1.69%;伺服系统及控制系统收入3.6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62%。 海外市场积极布局,多品类推进业务。公司依托于在海外推出技术成熟的通用类产品,复用客户渠道,积极推进非标定制服务,拓展海外出口产品种类,拓展多元化出海布局,进一步提高公司海外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工控一流企业,不断开拓新市场新业务,有望支撑未来业绩稳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3.43/4.2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25.0/19.9/16.1倍。我们选取汇川技术、信捷电气、雷赛智能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4-2026年PE平均值分别为29.0/23.5/19.1倍,公司当前估值合理。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境外渠道建设不及预期风险;出口政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确认收入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波动风险。
|
|
|
阳光电源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5-08-05
|
88.00
|
--
|
--
|
98.69
|
12.15% |
|
98.69
|
12.15% |
|
详细
事件:10月31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99.46亿元,同比+7.61%;归母净利润76.00亿元,同比+5.21%;其中,2024Q3单季营收189.26亿元,同比+6.37%;归母净利润26.40亿元,同比-7.96%。观点:收入稳定增长,盈利短期承压。2024Q3单季营收189.26亿元,同比+6.37%;归母净利润26.40亿元,同比-7.96%;实现毛利率29.52%,环比+0.02pct;实现净利率14.16%,环比-1.81pct。收入增长主要系国内外光伏逆变器、储能需求持续向好,但汇率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 存货环比大幅增加,现金流环比转正。截至2024Q3末,公司存货有321.51亿元,同比+19.7%,较2024年中报增加+14.3%。2024年前三季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8.04亿元,其中Q3经营性净现金流34.08亿元,环比转正。 储能系统集成龙头,未来增长空间广阔。公司是国内储能系统集成龙头,是少数PCS具备全球并网能力的集成商。公司树立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海外的印度生产基地和泰国工厂产能已达25GW,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欧洲、美洲、中东、亚太等成熟电力市场。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全球市场,不断拓展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是光伏逆变器及储能系统龙头,有望广泛受益于全球需求增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84/132.36/157.5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15.3/13.9/11.6倍。我们选取盛弘股份、德业股份、上能电气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4-2026年PE均值为21.7/16.0/12.5倍,公司当前估值合理。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境外渠道建设不及预期风险;出口政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确认收入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
|
|
华能国际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5-08-05
|
7.21
|
--
|
--
|
7.45
|
3.33% |
|
7.45
|
3.33% |
|
详细
事件: 10月 30日, 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收 1843.96亿元, 同比-3.62%; 归母净利润 104.13亿元, 同比-17.12%; 其 中 , 2024Q3单 季 营 收 655.90亿 元 , 同 比 +0.46% , 环 比+22.74%; 归母净利润 29.59亿元, 同比-52.69%, 环比+3.55%。 观点: 电价下滑、 资产减值等因素拖累业绩。 公司收入下滑主要受电价影响,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上网电量同比+1.14%, 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 496.27元/兆瓦时, 同比下降 2.63%。 公司净利润下滑主要受资产减值及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影响,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确认资产减值 11.93亿元, 其中济宁电厂计提 7.27亿元; 此外子公司因台风、 冰雹等造成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报废损失等 3.39亿元。 剔除减值影响后火电度电利润同比提升。 分业务看, 2024年前三季度燃煤/燃机/风电/光伏/水电板块分别实现利润总额 65.68亿元 /8.56亿 元 /52.00亿 元 /24.30亿 元 /1.19亿 元 , 同 比 分 别+91.16%/+21.91%/+10.87%/+33.21%/+277.81% 。 2024年第三季度燃煤板块税前利润 25.88亿元, 对应度电税前利润 0.024元/kWh, 同比-0.0023元/kWh, 剔除减值影响度电利润 0.031元/kWh, 同比+0.0045元/kWh。 新能源装机增长 5.22GW, 带动上网电量提升。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上网电量 3412.4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 1.14%; 其中风电上网电量 268.30亿千瓦时, 同比+16.12%; 光伏上网电量138.84亿千瓦时, 同比+72.92%。 主要原因是 2024年以来公司新增并网光伏 3.75GW, 风电 1.47GW, 合计新增可控发电装机容量 5.22GW。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国内煤炭市场供需矛盾继续缓解, 公司燃料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后续新能源装机也有望快速提升。 考虑到资产减值损失等影响, 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5.67/125.91/145.50亿元(前值为 129.99/143.90/163.24亿元) , 当前股价对应 2024-2026年 PE分别为 9.8/9.0/7.8倍。 我们选取华电国际、 国电电力、 大唐发电作为可比公司, 公司当前估值合理,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新增装机不及预期; 煤炭价格大幅上涨; 电价下调; 行业竞争加剧; 海外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
|
|
长江电力
|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
2025-08-05
|
27.98
|
--
|
--
|
27.99
|
0.04% |
|
29.93
|
6.97% |
|
详细
事件:10月30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63.31亿元,同比+14.65%;归母净利润280.25亿元,同比+30.20%;其中,2024Q3单季营收315.22亿元,同比+17.27%;归母净利润166.63亿元,同比+31.81%。观点:电量提升带动收入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乌东德水库来水总量约888.52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偏丰12.56%;三峡水库来水总量约3131.10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偏丰20.26%。公司总发电量约2358.14亿千瓦时,同比+15.97%;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总发电量约1151.96亿千瓦时,同比+15.05%。全年发电量有望实现3088亿千瓦时的年度预算目标。 财务费用管控有效,净利率同比提升。2024年Q3,公司实现毛利率70.93%,同比+3.86pct;实现净利率53.28%,同比+5.82pct。 净利率提升幅度大于毛利率,主要受益于费用管控。2024年Q3,公司产生财务费用28.08亿元,同比下降11%,财务费用率8.91%,同比下降2.79pct。 投资收益稳健增长。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达745.75亿元,同比提升6%,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投资收益42.66亿元,同比提升11%。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大水电稀缺性突出,抽蓄和新能源业务未来有望拓展新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8.52/356.75/370.1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20.2/19.2/18.5倍。我们选取华能水电、川投能源、国投电力作为可比公司,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当前估值水平略高于行业平均值。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来水波动的风险;电力市场建设不及预期;新业务推进节奏不及预期;电力供需情况变化风险。
|
|
|
思源电气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5-08-05
|
76.74
|
--
|
--
|
81.10
|
5.68% |
|
81.10
|
5.68% |
|
详细
事件: 10月 25日, 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收 104.07亿元, 同比+21.28%; 归母净利润 14.91亿元, 同比+29.88%; 其中, 2024Q3单季营收 42.41亿元, 同比+29.39%; 归母净利润6.04亿元, 同比+34.95%。 观点: 收入结构优化, 盈利能力提升。 2024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毛利率 31.42%, 同比+1.31pct; 实现净利率 14.60%, 同比+0.76pct,盈利能力提升或受益于海外占比提升带来的收入结构优化。 预计随着海外市场逐步开拓以及高毛利率的高压产品逐步确认收入,公司盈利能力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 合同负债、 存货同比高增, 在手订单充足。 截至 2024年 Q3, 公司合同负债规模达到 22.36亿元, 同比+98%; 公司存货规模达到36.58亿元, 同比+33%。 合同负债、 存货同比高增, 我们认为主要受益于需求提升、 订单增加, 有望支撑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计划 3亿元投资高压 GIS 生产基地。 截至 2024年 Q3, 公司在建工程规模达到 4.6亿元, 同比增加 2.5亿元, 增长主要系中压开关设备生产基地、 江苏思源新能源公司基地建设等投资。 据 10月25日公告, 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思源高压开关计划投资高压 GIS生产基地, 计划总投资为 3亿元, 项目建设期为 12个月。 本次投资有望支撑高压 GIS 开拓, 满足未来交付的产能需求。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公司深耕输配电设备多年, 有望受益于国内投资增长和海外更新及新建设备需求。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85/25.41/30.68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 PE 分别为 28.7/23.5/19.5倍。 我们选取国电南瑞、中国西电、 许继电气作为可比公司, 公司业务结构良好、 出海进度领先, 当前估值水平略高于行业平均值,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电网投资及招标不及预期的风险; 境外渠道建设不及预期风险; 出口政策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确认收入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 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
|